<<  < 2013 - >  >>
1 2 3 4 5 6
7 8 9 10 11 12 13
14 15 16 17 18 19 20
21 22 23 24 25 26 27
28 29 30




“六王毕,四海一;蜀山兀,阿房出。覆压三百余里,隔离天日。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。二川溶溶,流入宫墙。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;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;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”

以上文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秦阿房宫的描写。

《史记》记载:“先作前殿阿房,东西五百步,南北五十丈,上可以坐万人,下可以建五丈旗。周驰为阁道,自殿下直抵南山。表南山之巅以为阙,为复道,自阿房渡渭,属之咸阳。”

 阿房宫工程的巨大,可谓是举世无双。后世关于阿房宫的说,言词凿凿,毫无疑义。只可惜富丽奢华的阿房宫还没等到竣工,秦朝即被农民起义所推翻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 二千多年来,阿房宫一直被作为秦始皇大兴土木、奢侈无度的象征而保存于人们的记忆中。人们为杜牧笔下阿房宫的恢弘华丽而折服,更为阿房宫毁于一炬而惋惜。

然而,近年来对阿房宫的考古发掘,得出了一个让世人惊诧的结论,那就是阿房宫地面建筑根本就不存在!专家们认为,阿房宫前殿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筑,没有宫殿建筑阿房宫遗址中也未发现火烧的遗迹

我们在为杜牧美妙的想象而陶醉的同时,不能不对历史的真实性予以反思。

历史是什么?历史是人类湮没于岁月长河中的印迹,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客观存在,我们手捧的经典著作与教科书,只是人们对历史的某种解读。我们应以批判的眼光来学习历史。由此想到王安石的《读孟尝君传》,看看王安石是怎么读史的。

《战国策》记载,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贵族,曾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,他广招宾客,拥有食客三千,以善得士而著称于世,历代以来传为佳话。然而,王安石其《读孟尝君传》一文中,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惊世之语,驳斥了“孟尝君善得士”的定论,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:“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,岂足以言得士?不然,擅齐之强,得一士焉,宜可以南面而制秦,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?鸡鸣狗盗之出其门,此士之所以不至也。”

我们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与教学中,应勤于反思,敢于质疑,不受传统观念与权威结论的束缚,并把这样的观念传递给学生。

  • 标签:如何读史 
    发表评论:
    天涯博客欢迎您!